行业资讯 分类
品种的力量!“十大杂交水稻荣誉品种”即将揭晓发布日期:2024-09-19 浏览次数:

  龙8体育官网在水稻产业快速发展的几十年里,新优品种不断涌现,“大品种”更是成为行业发展的奠基石,其推广和应用,对粮食增产作出巨大贡献。

  大会举办并发布“十大杂交水稻荣誉品种”,旨在进一步激发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推动杂交水稻技术的持续进步,为实现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大杂交水稻荣誉品种”评选活动由中国种子协会组织开展,依据《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对1985年至2023年累计推广面积进行分析排序,经专家组评议,选出10个杂交水稻品种。

  据悉,“十大杂交水稻荣誉品种”的评选结果,将在9月21日的开幕式上正式揭晓。这是对大品种在推动行业发展中所做贡献的肯定,更是袁隆平等老一代科学家“做一粒好种子”精神的生动体现。

  以“学习袁隆平,擦亮农耕名片,打造种业之都”为主题,首届安江杂交水稻大会还将呈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大会设置学术报告、交流对话和品种展示等环节,全面展示杂交水稻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不同阶段的育种目标、育种目的和社会的需求,可将水稻育种发展分为5个阶段。

  第1个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我国以收集种质资源为主。1949-1959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农家品种的调查征集,共收集稻种资源57647份,综合评选出一批优良地方品种和早期的常规改良品种。

  第2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高秆变矮秆时期。品种改良工作受到高秆品种的限制,于是1950年代中期开始水稻矮秆育种。

  第3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三系杂交稻的起步选育。1964年袁隆平等科学家开始探索不育系选育;1973年筛选到恢复系IR24,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实现了三系配套成功。

  第4个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两系杂交稻培育阶段。1981年石明松提出两用核不育系概念,划时代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由此开端。

  第5个阶段:21世纪,以分子育种推动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成为时代主题。水稻育种从传统田间地头的杂交育种到现代实验室的分子育种,正在发生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的革命性变革。

  在怀化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袁隆平院士的足迹曾遍布每一个角落,见证了杂交水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

  当今世界局势快速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或更加严峻。未来,杂交水稻产业如何发展,提质增效有哪些路径,9月20-21日,首届安江杂交水稻大会将在怀化举办。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绿色农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