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南京农业大学发布“十大农业科技应用成果”发布日期:2024-09-19 浏览次数:

  定向育种解决特殊人群食用大米问题,借助一次施用缓混肥技术解决水稻一生需肥问题,通过耕地重金属超标修复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通过大豆苗期病虫害种衣剂拌种技术解决大豆病虫害防控问题……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度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上,该校2023年“十大农业科技应用成果”同期发布。

  十大成果分别为宁香粳9号、水稻新品种W088、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水稻无人机智慧施肥技术、大豆苗期病虫害种衣剂拌种防控技术、“菌-矿-肥新型土壤修复剂应用技术、国际足联标准运动草坪综合管理技术、功能性百合新品种与绿色栽培技术、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以及细胞培养肉创制和产业化核心技术。这些成果充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求和产业需求,聚焦作物生产、农业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等农业关键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农业”的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社会合作是高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和办学影响的综合体现,是“校-地-企”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汇的重要手段。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表示,该校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大局同频共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同向发力,切实用“助力乡村振兴、筑牢大国粮仓、守护绿水青山”的社会合作成效,深刻践行“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农业强国、南农何为”的发展命题。立足新发展阶段,南农大将和合作伙伴携手并进。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表示,此次学校发布的“十大农业科技应用成果”,是为应对农业强国建设、国家种业振兴等重大战略需求,依据成果的创新性和可应用转化性等综合评选而出的,旨在引导农业科技的研究创新以应用转化为导向,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质量,让成果真正地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地、走向百姓,通过向市场企业积极推广,通过政产学研的全面合作服务,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徐鸣,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陈剑平分别围绕《AI与农业:政教企跨界协作的未来》《大豆产业科技与产教融合》《政府“软投入”推动乡村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进行报告交流。

  2023年,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合作事业成果显著,全年签订技术合同持续增长,其中成果转化合同额、到账额创历史新高,较前三年均值分别增涨129%、128%;产学研合作平台持续拓展,校地校企合作愈发紧密。long8国际官方网手机版app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绿色农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