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18日,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交流会在杭州市钱塘区召开。现场集中展示了稻渔综合种养十大新型模式及浙江省分布情况。
以稻虾轮作为代表,利用冬季闲田生态养殖龙虾,少挖沟或不挖沟,创新“两稻一虾”、电子田埂、帆布支架高埂模式,扩大水稻种植面积3%左右。建设稻虾美丽田野、和美乡村,推进三产融合。同时结合农村土地季节性流转等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稳粮增效。目前,该模式浙江省推广面积26万亩以上,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
通过合理开挖沟坑或筑高加固田埂不挖沟,选择优质水稻和鳖品种,创新“温室—外塘—稻田”三段法养殖等模式,充分发挥稻鳖共生的除草、驱虫、除虫、肥田等优势,同时,结合品牌建设、三产融合,实现增产增收、减肥减药。目前,该模式浙江省推广面积2万亩以上,亩均效益8000元以上。
传统的稻鱼模式以田鱼为养殖对象,近年来创新推广稻-溪流性鱼模式,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强化溪鱼苗种培育配套,做好防鸟、增氧等改造措施,以溪鱼的高价值、高品质,实现水稻稳产和农民增收;同时深挖农遗文化,强化种质保护、品质保障、品牌打造、活化传承、融合发展,推动传统稻-田鱼产业提质增效、传承发展。目前,该模式浙江省推广面积24万亩以上,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
改变传统稻蛙产业水稻种植比例小、高密度养殖污染大、病害多问题,对稻田进行标准化改造,构建新型稻蛙共生系统,配套规范化种养管理模式,配备自动化投喂消毒机械,探索数字化管理模式,开发预制菜产品、举办农事节庆活动等,推动稻蛙产业高质高效发展。该模式具有养殖周期短、风险相对小、效益较好等特点,各地发展势头很猛。目前,浙江省推广面积在3000亩以上,亩均效益8000元以上。
通过选用“南太湖3号”等优良品种,开展温棚前期集中培苗+稻田轮作或共生,或结合稻-小龙虾轮作实现“一稻两虾”模式,将罗氏沼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达到生态友好、水质改善,沼虾亩产100~150kg,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养综合效益。目前,该模式浙江省推广面积1300亩以上,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
红螯螯虾俗称澳洲淡水龙虾,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虾种,也是当前稻渔综合种养的新兴品种之一。该模式通过规范开挖环沟,在种植水稻同时养殖红螯螯虾,通过水稻和红螯螯虾的互惠互利,减少肥、药使用,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目前,该模式浙江省推广面积5000亩以上,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
通过引进青虾“太湖2号”等新品种进行品种改良,采用“稻-虾-鳅”轮作共生、一季稻一季虾或一季稻两季虾的生产方式,为优质淡水虾类养殖拓展了新的空间,实现一地双收,减肥减药,推动绿色生态循环农渔复合型种养模式发展。目前,该模式浙江省推广面积3万亩左右,亩均效益4000元以上。
充分利用浙江省十大优异水产种质资源之一“合湖田螺”为代表的高山薄壳田螺资源,以及高海拔区域气温、水温、水质等特殊条件,稻田套养田螺,形成水稻和田螺相互促进、养分循环利用。该模式浙江省现有规模6000亩以上,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区。
在盐碱地区域,利用青蟹的广盐特性,开展稻田中套养适量青蟹,实现稻、蟹共生的同时,产出优质青蟹和稻米,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该模式为盐碱地治理,海水稻推广应用等提供了良好的实现途径。目前,该模式浙江省推广面积2000亩左右,相对于单一种稻亩均效益提升4000元以上。
近年来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中涌现的创新模式。将水稻种植和水产设施养殖相结合,通过设施装备改造使其适宜稻田种养环境,养殖加州鲈、溪流性鱼等品种,尾水肥田,稻田治水,生态循环,提质增效。浙江省现有“稻田+跑道”“稻田+圆桶/帆布池”等模式。
△内容源自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同是醉驾,为何工勤人员被开除公职,副局长仅记大过?官方披露马六甲醉驾案详情
1-0!朝鲜夺U20女足世界杯冠军 7战全胜狂轰25球 1年3连杀日本
94分钟绝杀!德甲史诗般逆转:从2-1到2-3到4-3,阿隆索创造奇迹
94分钟绝杀!德甲史诗般逆转:从2-1到2-3到4-3,阿隆索创造奇迹long8国际官方网手机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