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农业科技_发布日期:2024-09-13 浏览次数:

  (3)国内情况 我国真正规模种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和延迟成熟 西红柿、抗病毒烟草、抗虫棉等6个品种。 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 转基因成分,像豆油、磷脂、酱油、膨化食品等 等。 进口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在我国流行的快餐 食品店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食品中,转基因的含量 也都很高。

  1、转基因作物 (1)简介 从表面上看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似乎没有 任何区别,它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 因。 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怎样将外来基因 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 具有某种新的特性,如抗某种害虫的特性。 基因可以来自任何一种生命体:细菌、病毒、昆 虫等,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人们可以给某种作物 注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性,这是 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

  (2)优点 生产人工种子不受季节限制。 更好的营养供应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人工种子外层是起保护作用的薄膜,类似天然种 子的种皮,因此,可以很方便地贮藏和运输。

  (3)发展和应用前景 第一,人工种子与试管苗相比,具有所用培养基 量少、体积小、繁殖快、发芽成苗快、运输及保 存方便的特点。 第二,人工种子技术适用于难以保存的种子资源、 遗传性状不稳定或育性不佳的珍稀林木繁殖。 第三,人工种子可以克服营养繁殖造成的病毒积 累,可以快速繁殖脱毒苗。

  (6)转基因存三方面不确定性 一是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 二是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 三是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是个长期话题,如果贸然将转 基因作物大面积投放到大环境,尤其是一个国家 的主粮生产环境中去,就会损害自然生态系统。 长期下去,将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粮食安全。

  1、绿色革命基本定义 狭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发生在印度的“绿色革 命”。 1967—1968年,印度开始了靠先 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的第一 次试验,结果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 广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 本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环境,与环境协 同发展、和谐共进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动。

  5、第二次绿色革命任务 (1)解决2050年85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2)消除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村的贫 困。 (3)促进和提高贫瘠土地的生产能力。 (4)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可持续发展。 (5)促进农村市场和农村社会发展, 解决 妇女地位,农民素质等问题。

  4、第一次绿色革命主要问题 (1)收入不平衡:大的农场主是新技术的主要受 益者,因为他们有条件得到灌溉水、化肥、种子 和贷款。 (2)导致环境损害:化肥和杀虫剂造成严重的水 污染。过度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主要种植几种 农作物品种,导致农业品种多样性的丧失。 (3)推广的品种不适于旱地种植。 (4)高产作物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很低,削弱 了人们抵御传染病和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最终 使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降低。

  (3)在20世纪下半叶,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获得了 稳定的食物供应,消除了饥饿的威胁。 (4)随着殖民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这些国家的人 口以历史性的速度快速增长。 (5)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饥饿和营养不良成为 普遍现象。特别在亚洲,一些国家日益依赖富裕 国家的食品援助。接连不断的旱灾使印度已经不 稳定的局势更加恶化。

  (2)国际水稻研究所:该所成功地将我国 台湾省的“低脚乌尖”品种所具有的矮秆基 因,导入高产的印度尼西亚品种“皮泰”中, 培养出第一个半矮秆、高产、耐肥、抗倒伏、 穗大、粒多的奇迹稻“国际稻8号”品种。 在发展中国家迅速推广开来,并产生了巨大 效益。

  2、动物转基因技术 (1)含义:将外源重组基因转染并整合到动物受体细 胞基因组中,从而形成在体表达外源基因的动物,称为

  达载体和受体细胞等,基因组的转移则是细胞核移植和 动物克隆技术,人工合成与设计基因、全基因乃至基因

  (2)应用 一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各种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因子如转脂蛋白、 转纤维蛋白溶酶原等都可通过转基因动物来了解其生理功能及作用, 建立如动脉粥样硬化、突发性高血压、静脉闭塞等转基因动物模型。 二是肿瘤学研究。肿瘤基因的发现是近10年来肿瘤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现已发现乳腺癌基因等100多个肿瘤基因。实验证明,各种脊椎动物 都携带肿瘤基因,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引起细胞癌变,只有在某些条件 下才能被激活使癌细胞增生而导致癌变。 三是遗传病研究。通常是将功能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体的靶细胞 内,用来弥补缺陷的基因,改变患病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基因治疗。 四是免疫学研究。可以用转基因小鼠模型来研究免疫耐受与肝细胞损 伤的关系以探讨发病机制。

  (1)含义: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在台湾 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是利用生物技术 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 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 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 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 放大技术”。

  2、人工种子 (1)含义 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 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 天然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种皮在 种子的外层起保护作用;胚乳含有大量的营养物 质,是种苗萌发生长的营养来源;胚由胚芽、胚 轴、胚根和子叶构成,将来发成植株。 农业生物技术通过组织培养,把植物组织的细胞 培养成在形态及生理上与天然种子胚相似的胚状 体,也叫作体细胞胚。科学家把体细胞胚包埋在 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具备种子机能。

  (5)危害性 一是不同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品种之间发生了 杂交,造成了抗多种除草剂的杂种。然后,转基 因油菜及其杂交品种植株出现在随后种植的小麦 和大麦作物地块中,必须喷洒标准除草剂来控制。 二是抗Bt的害虫也已进化出来,这是昆虫对转基 因植物中毒素在整个生长季节自始至终都存在的 应激性反应。

  (三)第三次农业科技革命(新农业科技革命、 第二次绿色革命) 1、20世纪中叶开始,以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 术、现代管理等在农业中的应用为标志。 2、发展中国家开展”第二次绿色革命“(1990 年开始)

  一、农业生物技术 二、农业信息技术 三、农业装备设施技术 四、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

  (2)发展历史 1983年研制成功,1993年以后,第一种市场化 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那是一种可以延迟成 熟的西红柿。 全球的转基因作物在问世后的7年中整整增加了40 倍,转基因生物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多,其 中植物是最普遍的。 转基因大豆已占全部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 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 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增加。

  三是商业化种植的几大类转基因作物已经威胁到 生物多样性。 四是配合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喷洒的广谱除草剂, 能够不加选择地消灭野生植物品种,它们对动物 也有毒性。比如草铵膦导致哺乳动物的出生缺陷, 还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关。 五是Bt毒素能从转基因的Bt作物的根部渗出,迅 速与土壤颗粒结合,受到保护而且不降解。由于 毒素是以激活状态和非选择性方式存在,因此土 壤中的靶标和非靶标物种都受到影响,然后毒素 的作用可再进一步传导到地面作物。

  (一)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 18世纪中叶,以动力机械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为标 志。 (二)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在李比希的“植物矿 质营养学说”、达尔文的“植物杂交优势理论”及 孟德尔和摩尔根的“植物遗传学理论”的推动下, 以高产良种和化学肥料应用为标志。

  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业应用为目的,以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 为主体。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生 物反应器、生物农药、生物除草剂、生物肥料等。

  六是用转基因生物制造的产品也存在危险。基因 修饰过的牛生长激素,被注射到奶牛体内以提高 牛奶产量,造成了奶牛不必要的疾病,提高了牛 奶中IGF-1(促生长因子-1)的浓度,IGF-1已知 与人类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关。 七是在转基因植物中,经过基因转换的DNA不稳 定是众所周知的。遗传修饰过的基因经常保持不 活跃状态,还会发生部分或全部的转基因DNA丢 失,甚至保持到繁殖时期的转基因DNA也会发生 丢失。

  3、第一次绿色革命 (1)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以诺贝尔 和平奖金获得者N.E.勃劳格为首的小麦 育种家,利用具有日本“农林10号”矮化 基因的品系,与抗锈病的墨西哥小麦进行杂 交,育成了三十多个矮秆、半矮秆品种,其 中有些品种的株高只有40~50厘米,同时 具有抗倒伏、抗锈病、高产的突出优点。

  (4)安全性 国际权威机构都一致认定,目前被批准上市的转 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 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了风险评估,不太可能对人 体健康会有风险。而且,在它们被批准的国家的 普通人群中,还没有发现食用这些食物会影响人 体健康。”

  一、原始农业科技发展(新石器时代) 二、传统农业科技发展(古代农业) 三、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耕作技术: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多熟种植 保水保肥技术:耕—耙—耱的抗旱保墒耕作 法、施用有机肥 作物防治技术:深耕翻种、轮作倒茬、“以 虫治虫”的生物防治

  (2)克隆的生物 绵羊:1997年,多利(Dolly) 狗: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努比 (Snoopy) 猪:2005年8月8日,中国第一头供体细胞 克隆猪

  (3)克隆技术应用前景: 一是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二是生产转基因动物; 三是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四是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 资源。

  2、绿色革命产生背景 (1)20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投资农业科学研究, 导致农业产量戏剧性的突破。洛克菲勒基金会和 福特基金会建立了帮助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国际 农业研究组织。研究发展中国家两种最重要的农 作物:水稻和小麦。导致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从上 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农业产量戏剧性的增加。 (2)现代化种植模式、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化 肥和农药的使用加速了提高产量的进程。

  6、中国第二次绿色革命构想 目标:“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 继续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大幅度地减少农 药、化肥和水资源的用量,保证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处。 要求作物改良应将增加品种的抗病虫性、营 养高效利用、耐旱等性状作为重要目标。龙8头号玩家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绿色农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