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春种一粒粟,秋天能否收万颗子,几乎全靠“天意”。如今,技术培训班开到家门口,机械化作业覆盖着各地农田,广袤的田野到处孕育着希望……
日前,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水稻机械化育秧专家)名单,南昌市7名农机手入选。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他们凭借着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示范带动农业技术与科技创新的传播和应用,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进步和生产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得到群众的认可。
他们都成长于乡野田间,扎根基层农村;他们不断钻研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传授致富经,帮助农户解决技术、信息难题……这些富有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的“土专家”,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
“如果用人力收割水稻,10个人收割10亩水稻要耗上一天的时间,但用机械化作业,只需要1个农机手,2小时左右就能完成10亩水稻的收割作业。”在进贤县宏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46岁的夏黎红指着田间的旋耕机,脸上满是自豪。
2013年,夏黎红加入进贤县宏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着手打造现代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动服务能力专业化、服务体系标准化、服务内容多元化。按照“农业生产要素全面供给、农业生产全程服务”的目标要求,合作社先后添置和更新了旋耕机、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目前保有量分别达到36、52、16和46台,新建育秧流水线平方米的技术培训中心,与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合作培养了专业拖拉机手56人、无人机操作人员18人,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其实,刚推行农业机械化作业时,很多农户都有顾虑。”夏黎红告诉记者,为消除农户的顾虑,她挨家挨户普及和推广水稻机械化知识,帮助更多农户认识到机械化种植的应用优势以及作用效果。同时,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对农用机械进行检查和维修,提升农户对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掌握和了解。正是因为夏黎红的坚持,农户利用机械化种植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她总是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自己学习先进技术,再教给我们,要不是她坚持机械化种植,我们现在干农活可没有这么轻松呢。”合作社工作人员纷纷表示。
记者了解到,夏黎红早就开始研究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在20多岁时,她便为了突破机插秧返青期长等技术瓶颈,先后到广东等地考察学习,这一探索就是10余年。多年的不断探索,她创新研究出了一套旱场育秧技术。“与常规机插秧相比,通过旱场育秧的秧苗整齐而且根系发达,秧苗成活率可达到97%,种子投入可减少15%,秧苗返青期短,利于抢抓农时,移栽后肥水管理更轻松。”夏黎红介绍道。
2021年,夏黎红带领合作社育秧技术团队在永新县、安福县开展机插育秧指导工作,带动两个县二十多家合作社,1000余农户开展工厂育插秧技术,提升了当地水稻机插育秧水平,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来自浙江杭州的楼海龙是一名“90后”“土专家”,毕业于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在问及为何选择转行从事农业工作时,楼海龙没有过多的话语:“一开始是受家里人的影响,现在更多的是一份情怀与责任。”
2009年,楼海龙开始从事水稻育秧、机械化插秧等工作,先后协同中国水稻研究所参与浙江省水稻基质育秧以及机械化插秧市场调研与推广,配合浙江省推广西兰花穴盘基质育苗,推广甘肃蔬菜育种基质,参与贵州省范围内水稻大钵体育秧的技术指导及推广……
2021年,楼海龙与友人在南昌成立江西申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水稻育秧基质以及各类其他作物基质,为水稻育秧中心、无土栽培设施提供规划设计建设及技术服务等。楼海龙告诉记者:“在农业发展方面,江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南昌又是江西的省会城市,就自然而然选择在南昌发展了。”就这样,楼海龙在南昌开始了水稻育秧技术指导工作。
“依托江西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我们致力于推广水稻育秧基质,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助力,解决土壤改良等农业问题。”楼海龙说,“我们提供的水稻育秧基质可以使秧苗出芽整齐、抗病性强、根系发达,在物理环境的调节下,可抑制大部分病菌滋生,降低管理难度。”截至目前,楼海龙已为江西多位种粮大户提供农技指导,给他们的田间管理带去了优质服务。
在江西申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有很多年轻人在此从事农业工作。“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我觉得要多鼓励年轻人投入到农业发展中,机械化作业,年轻人学习起来更容易上手。”楼海龙笑着说道。
在楼海龙的影响下,“00后”王婷坚定了投身农业的信心:“既然选择了乡村这一广阔天地,就要好好学习,很珍惜在这里学习的机会,现在农业生产日益技术化,我觉得很有意思,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青年’。”
龙8体育官网
从一窍不通到技术骨干、从一个人干到一群人干……10余年来,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资部负责人杨四宝一直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努力探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带动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无论是无人机植保还是水稻病虫害防治,他都干出了经验和成绩。
“科技致富不是一句空话,做农业也要加强学习更新技术,才能尽量避免损失,增产增收。”杨四宝告诉记者,来到公司后,他便一直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借助网络学习农业知识,购买农业专业书籍,学习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已成为他的常态化工作。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为了更好地将科技应用在田间地头,杨四宝的足迹遍布安义县各个角落,与农户畅聊,与土地“相拥”,现场指导农户科学田管,针对不同农作物开展紧急救助,围绕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收入等问题,摸清农户需求,制定解决方法。
2016年,杨四宝成为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资部负责人,他在立足服务公司内部生产队的同时,开始了服务种植大户工作,并成立农业服务团队。6年多时间里,他潜心钻研、积极探索,在他的带动下,该公司农资部发展成为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刚开始时,团队只有两个人,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我们不断吸引优秀人才,以扩大服务范围,目前团队已有31人,主营业务从简单的农资销售和农技推广拓展到机插、无人植保的现代机械化服务,服务面积也不断扩大。”杨四宝说,今年服务工作已拓展至抚州市乐安县,预计明年还将继续对外扩增,为更多的农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当时什么都不懂,但听说有专门的技术指导人员,就前来寻求帮助,还好有他们,真是手把手教学,每次天气变化,还会提醒我们如何做好田间管理。”安义县东阳镇种粮大户李小春于2018年主动找到杨四宝,向其寻求帮助。在杨四宝团队的扶持下,李小春年收入最高能达到20万元,走上了致富路。
为全面推广农机新技术,提升农机服务水平,杨四宝还组织开展现场培训,在公司园区试验示范田定期开展机插机抛育秧培训,展示水稻双季机插等技术模式,为社会化服务团队和农户讲解插秧机的结构、调试、工作原理及育秧流水线余人,让科技产生效益,为农户的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吴琦 南昌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胡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