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居民餐桌上的每日必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蔬菜消费也在悄然变化。以消费为导向促产业提质增效,云南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力推动“千亿云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新鲜味道。
走进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民路上的沃尔玛超市,在生鲜区,记者看到,辣椒、土豆、生菜、西芹……琳琅满目的蔬菜堆满货架。在旁边一处生鲜柜里,来自云南各地的高原有机蔬菜也整齐摆放。记者看到,普通胡萝卜每斤2.18元,而包装好的250克有机胡萝卜售价11.8元。通过随机对比发现,有机蔬菜的价格比普通蔬菜贵出了6倍至10倍。尽管价格高,绿色有机蔬菜仍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有机蔬菜生产更安全,味道更好,价格高一点我们也可以接受。”在超市购物的昆明市五华区居民孟敏对记者说。
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产区,云南近年来以“一县一业”示范创建、高原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50个蔬菜生产大县,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1880.7万亩,产量2737.1万吨。
“云南凭借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气候优势,形成了昭通、大理、丽江等地夏秋蔬菜优势产区,保山、普洱、红河等地冬春蔬菜优势产区,以及昆明、曲靖、玉溪常年蔬菜产区,生产四季相对均衡。”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处一级主任科员谢洁介绍。
地理气候条件让云南蔬菜品种丰富。据统计,云南省规模种植的蔬菜达1800多个品种,其中规模超过30万亩的品类有22个。随着蔬菜种类不断丰富,消费者选择多样,对蔬菜健康、风味、质量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
“这几年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过去吃不到的现在吃到了,还要吃得更好。蔬菜也从无公害到绿色,朝着有机方向发展。”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军说。
通海县是云南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地。金秋时节,通海县杞麓湖畔沃野千里、生机勃勃,绿油油的菜地一眼望不到边。记者走进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的物流冷链中心,看到蔬菜经纪人正把刚从田间收购来的新鲜蔬菜源源不断运送进来。“眼下,玉米、娃娃菜、甘蓝、花椰菜、莴笋等正在上市。”张军介绍,这些蔬菜经过分拣加工后,将被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城市或者日、韩、中东等国外市场。
从无公害到绿色再到有机,对蔬菜的生长环境、栽培管理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表示,围绕着未来消费市场的方向,蔬菜种植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走进通海县河西镇的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001”生态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一块块田地里种植着鲜食玉米、大白菜等蔬菜。杨卫解释,所谓的“001”即指“不使用化学农药、不用化学合成肥料,好吃为第一追求”。
如何实现?就得从蔬菜的种植方式和科技含量上着手。在示范基地记者看到,被修整后的每一块菜地都十分平整,田地里预埋了喷灌系统,安装了太阳能灭虫灯、害虫远程检测仪等设施,基地里还建设了废弃菜叶处理池用来生产有机肥。基地管理人员解释,通过部署农业物联网设备,接入农事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整个基地气象、环境、土壤、作物生长状态的监测和管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精细化管理。
“云南省提出打造‘绿色食品牌’以来,着力顺应消费需求,大力推进蔬菜的绿色、有机生产。”谢洁介绍,云南围绕绿色化发展目标,各级政府通过获证后奖补,加大化肥农药减量、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两品一标”认证(许可、登记)。截至2020年底,云南蔬菜“两品一标”累计有效获证主体183个、产品1038个。2020年云南省开展4次蔬菜产品例行监测,共抽检蔬菜产品1800个,合格1776个,合格率98.67%,高于97.89%的全国平均水平。
除了追求健康、绿色、生态的蔬菜品质,小包装精品化也成为当下年轻人消费的趋势。
在手机上打开当下流行的生鲜售卖软件,挑选好后下单,第二天蔬菜就被送到指定的楼下门店。这样的买菜方式是昆明市民李芸的经常选择。“因为家里人口少,也不是经常做饭,所以我会买小份的盒装菜,比如一根萝卜,甚至两棵小白菜,很新鲜也精致。”
为了适应电商平台供应的需求,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也引进了一条精包装生产线。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分拣好的新鲜娃娃菜放进物料盘,经过生产线,就会按照三棵一袋包装在一起。
“这样的小包装主要面向大型商超和电商,我们基地采摘时就会控制好蔬菜的尺寸和品质。”张军说,“目前公司已经和每日生鲜、百果园等电商平台合作供货。”
“当前家庭呈小型化趋势,蔬菜消费需求少量化、小包装呈上升趋势。因此蔬菜在商超、线上的铺货率正不断上升。”谢洁表示,为精准对接市场,推行小包装蔬菜生产加工,提高市场供给水平,云南省依托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在砚山、通海、陆良等地支持新建生产线、改造升级生产车间,提升小包装蔬菜生产产能。
围绕着打造“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云南高原优质蔬菜品牌不断打响。据统计,2020年,云南省蔬菜产业出口量达140.55万吨,出口金额15.32亿美元,均实现逆势上涨,近70%蔬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和40多个国家及地区。(本报记者 周 斌 曹 松)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5日,在国家林草局举办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回音壁印章设计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发工程师焦朋告诉记者,回音壁存在特殊声学现象,可以让声音形成回声。
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减碳,不仅来自冰箱自身运转过程中的节能,还来自冰箱保冷、保鲜技术提升而减少的食物浪费。
禾本科植物适应性强,易于推广种植。如:小麦抗旱、耐冷,水稻耐涝、耐热、耐移栽,玉米耐热、耐瘠薄、抗旱、光能利用率高,谷子、高粱和燕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光合作用能力强。
近期,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科学研究,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其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高耸入云的南迦巴瓦峰,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见证了对口30年来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
围绕“规模应用 生态赋能”,大会发布了北斗规模应用操作系统、大众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务等系列成果,央地携手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先试。
身高1.68米、全身自由度超过50个、搭载robotGPT云端大脑的达闼人形机器人XR4,已经在7月初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开启了预售,一台价格39.9万元起。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石油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10亿吨。这是长庆油田继2020年建成6000万吨级特大油气田之后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成就。龙8头号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