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全县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多种经营和农副业。1983年起,进一步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扶持专业户、重点户,农村涌现出“万元户”。1987年,进一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实行“包干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县粮食总产量和年人均纯收入比1978增长2倍多。
1981年7月,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和《蒲江县关于积极共发展多种经营的意见》,坚持“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做到一手抓粮食,一手抓多种经营,使农村群众尽快地富起来。县委提出了“五子登科”(果子、树子、鸭子、桐子、牛儿子),塘库养鱼为骨干的生产发展项目。一是结合当地实际,让社员发展小果园。二是调出一定的土地,发展效益高的经济作物, 鼓励大家放开胆子、勤劳致富、健康致富。三是发展社队企业,组织“五匠”人员办砖瓦厂、酒厂、石厂、榨油厂、纸厂、面粉厂、孵化房、运输队、建筑队等,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1988年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载了一张题为“向城市进军”的照片。这张老照片《向城市进军》是王学成1987年在蒲江拍摄的,画面呈现的是蒲江农民用自行车驮着家禽上客车“赶成都”的情景。1987年春天,蒲江鸡鸭鹅大量上市,每日通往成都的客车车顶都会装满鸡鸭。一路上,旅客坐在车中窃窃私语,车顶之上家禽合唱奏鸣声不断,则成为蒲成公路上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年代临溪河畔网箱养鱼
1993年至1997年,引进新技术和农业机械,开展科技培训,加强乡镇农经站、畜牧站建设,完善农村集体财务制度。1998年起,推广杂柑、猕猴桃、梨、枇杷等优质水果,推广旱育秧及抛秧技术,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进行农资打假专项活动,清理村社财务和农民负担。至2002年,全面签订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农村费税改革试点结束,全县农村人均减负达50.15%。
1993年起,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畜、果、茶、菜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茶叶基地、寿卧路“两高一优”农业经济带和长秋山绿色经济林带建设。至1997年,成立四川省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示范场、蒲江县绿草养殖有限公司、蒲江县发展良种兔养殖场。至2002年,培育成都巨丰食品有限公司、成都佳享食品有限公司、成都派立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绿昌茗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
2003年至2006年,蒲江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畜、茶、果、桑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基地和农业标准化建设。2007年起,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坚持“三业并举、三化促动、三品提升、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突出农业规模化、市场化。至2012年,建成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 茶叶和猕猴桃两个“10万亩”基地,杂柑基地21万亩,生猪年出栏100.2万头,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先后被命名为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和全国优质杂柑基地。
2014年,全县推进绿色有机农业建设,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战略,建成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茶叶和猕猴桃两个“10万亩”基地,杂柑基地21 万亩,生猪年出栏100.2万头,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杂柑”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授了“第一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2020年9月28日,阿里巴巴四川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在蒲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正式亮相。这标志着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阿里携手打造数字农业“蒲江模式2.0”,有利于蒲江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格局,推动蒲江乃至整个四川水果生鲜市场集约高效发展,形成政企协同推进有机、绿色、共享的数字化、现代化农业发展新示范。西控三年来,蒲江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打造“三业两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全县发展优质茶叶10万亩、晚熟柑橘25万亩、猕猴桃10万亩,主导产业集中度90%以上,形成鲜明的产业结构。
明月国际陶艺村、成佳麟凤村、西来铁牛村等一批特色美丽乡村的成功,是我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我县还相继启动实施寿安德式精工小镇、大兴天府果乡小镇、天府农创小镇等5个特色镇建设,以及成佳花开麟凤、西来铁牛寨等4个精品林盘和朝阳湖蓝莓谷赵沟林盘、朝阳湖赵坝林盘等10个林盘建设。完成了11个规划方案编制,实施了西来镇那日生活乐园、白云云顶水乡等71个项目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我县成功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10个,“美丽蓉城、宜居乡村”示范村30个,培育省级乡村手工艺大师2人,市级十佳职业经理人5人、优秀职业经理人7人,农业农村部“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1人,为蒲江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不竭动力。
自实施“西控”战略以来,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19930元增长至2019年23788元。构建农村金融、产权交易、电子商务县乡村
”便民服务体系,推广“政银担”金融支农模式,完成信贷149笔、16561万元;提升搭建“农贷通”融资平台,推广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5.47万亩,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1.04亿元。
“十四五”期间,蒲江把“西部现代农业新高地”作为农业的发展定位,聚力西部现代农业新高地建设,提升蒲江都市现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现代农业发展面临两个重要“产出目标”:一是要确保重要农产品的优质供给;二是要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这两个目标,一个都不能偏废。
建设西部现代农业新高地,首要是聚焦生态价值高效转换,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绿色增收。蒲江重点采取“两个替代”措施,也就是“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蒲江坚持工农互促,综合运用天敌防控、物理防控和生物农药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田间到餐桌,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实现了农业的高质高效发展。今年3月,蒲江获评了“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回顾百年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蒲江农业发展只是一个缩影,面对第二个百年目标,我们更加坚信,在伟大的中国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敞,更加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long8国际官方网手机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