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分类
江苏扬州:钻研“农业芯片” 端稳“中国饭碗”发布日期:2024-09-24 浏览次数:

  赴山西参加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录制、赴安徽进行小麦新品种推广……这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主任、小麦育种专家、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专家委员高德荣的近期日程安排。多年以来,田间地头、实验室、会议室、各地车站机场,到处留下了他步履匆匆的身影。

  1991年,高德荣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里下河农科所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由于务实肯干、敢于创新,参加工作不久,他就参与育成了“扬麦158”,初步解决了小麦大面积丰产与抗赤霉病相结合的世界性难题,该项目获得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育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就钻研什么。”这是高德荣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样的信念,让他有了坚守的动力,支撑着他扎根小麦育种领域,不怕枯燥,无怨无悔。

  本世纪初,长江下游出现小麦播期推迟的苗头,高德荣敏锐察觉到农业生产对耐迟播品种的需求,立即着手开展小麦耐迟播理论研究和育种。他提出“两端快速发育”耐迟播高产育种策略,育成耐迟播高产优质品种“扬麦25”,突破了“短生长期高产”的瓶颈,被小麦育种领域普遍关注和借鉴应用。该项研究获2015年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培育高产抗病品种是世界性难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成为我国粮食和口粮安全的最大威胁和“卡脖子”问题。近十年,我国小麦赤霉病经历5次大爆发,年发病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4。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高德荣带领团队研究世界各地种质资源及其赤霉病抗病基因,提出以扬麦抗性基因为基础,聚合其他抗病基因,通过多组合、大群体选择,协同提高小麦抗病性和丰产性,育成我国首个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双抗”高产新品种“扬麦33”并通过国家审定,巩固和提高了我国抗赤霉病育种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一组数据记载了“扬麦33”的生产表现:2022年,在高邮实收亩产687.4公斤,东台1200亩实收亩产712.1公斤,湖北枝江、襄州、当阳等地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2023年,盐城大中农场百亩测产亩产604公斤;2024年,浙江绍兴实收亩产535公斤……

  弱筋小麦是制作饼干和糕点的原料,但长期以来,我国优质弱筋小麦供应紧缺,严重依赖进口。高德荣团队秉持“让中国饭碗里装优质中国粮”的信念,立足于长江中下游适宜种植弱筋小麦的有利条件,开展品质改良,经过连续多年系统开展理论研究,团队明确了弱筋小麦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建立了弱筋小麦品质育种技术体系,育成的优质弱筋小麦成为主导品种,打破了对进口弱筋小麦的依赖,促使长江中下游麦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基地。 多年来,经过高德荣团队的努力奋斗,种业“扬家将”矩阵愈发强大:“扬麦39”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满足了市场对强筋小麦的需求;“扬麦33”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破解了抗赤霉病育种的世界性难题;“扬麦30”“扬麦34”矮秆抗倒、高抗白粉病、优质弱筋,克服了以往弱筋小麦品种的缺点;“扬麦25”连续三年被评为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唯一的小麦主导品种。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将和团队继续奋力拼搏,培育突破性品种,推广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持续提高作物单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高德荣说。龙8头号玩家


本文由:龙八_long8(中国)官方绿色农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