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包括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农业旅游开发等等。
发展创意农业,既能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又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龙8long8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广泛参与国际农业竞争也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市锦江区农村打造“五朵金花”是一个发展创意农业的成功案例。该区充分利用紧邻大城市的地缘优势,与绘画、摄影、雕塑、音乐创作等创意艺术有效结合,推动文化创意与观光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2006年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AAAA级风景旅游区,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其中,“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艺术创作、音乐创作的艺术村。整个景区仅投入约1.8亿元,政府每平方公里仅投入1500万元,吸引民间资金2亿元。
创意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二是技术含量低,相关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优种率低,生产加工工艺落后;三是缺乏行业标准,严重制约了创意农产品的品质管理和市场规范;四是市场发育滞后,创意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难以充分实现;五是创意农业企业的创牌意识和能力亟需加强,一些企业商标被他人抢注,企业商标战略与市场脱节;六是创意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少农产品品牌的国内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缺少国际影响力强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品牌;七是发展和保护创意农产品品牌的政策和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八是创意农产品品牌运作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
(一)加强创意农产品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创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动创意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创意农产品质量水平;发挥地方特色,巩固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创意农产品开发,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意农产品品牌;完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创意农业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创建“现代创意农业经济园区”,开展“品牌之乡”建设试点,走创意农业品牌经济之路,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创意农业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创意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把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创意农业作为企业家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企业经营者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创意、品牌经营、品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大专院校和有关机构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创意农业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创意水平。设立“创意人才奖励资金”,对在创意农业产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意农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给予奖励。
(三)加大创意农业品牌保护力度,完善创意农业品牌保护机制。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规范使用和管理,推进创意农产品商标和证明商标的国际注册,实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意农业品牌、商标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营造保护创意农业品牌良好的法制环境;积极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相互结合的保护体系;完善品牌评价体系,提高中介组织、消费者的参与度,严禁一切乱评比、乱认定活动。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完善创意农业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依法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注重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创意农业产业协会、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和其他专业行业性协会以及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积极为创意农业企业提供品牌推介、法律服务、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商标代理等各个方面服务。开展创意农业理论研究,搭建创意农业信息交流平台,从理论和市场实际状况两方面为创意农业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创意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对创意农业品牌培育、品牌发展和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宣传力度;采用多种手段,充分利用各种经贸活动,扩大创意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引导全社会增强创意农业品牌意识,推进创意农业企业开发市场、巩固市场、扩大市场。
(五)加大创意农业投入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各级财政要安排创意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扶持创意农业建设,重点支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意农业项目,确保做大规模,做出效益。进一步拓宽创意农业投资领域,逐步建立多元化创意农业投入机制。要在稳定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创意农业投入的比重。鼓励有条件的创意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努力拓宽投入渠道,积极推进创意农业上市融资,增强创意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创意农业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目标,强化责任考核,落实工作措施,切实抓出成效。要切实做好发展创意农业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意农业发展环境。
(六)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创意农产品质量认证。以创意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创意农业生产基地为主体,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创意农业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行政区域和生产区域的一体化认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着力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带动能力。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充分挖掘地方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建立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创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为创意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七)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产业,加强城乡统筹推进科学发展。要注意发展创意农业与发展旅游业密切结合,以旅游业发展带动创意农业发展,以创意农业促进旅游业发展。发展创意农业要突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努力探索创意农业新路,打造“创意农业名镇”,形成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创意农产品,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创意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