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long8中国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粮食连续增产的背后,我国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和高资源环境代价的农业发展道路。北方农区以超采地下水来维持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华北平原漏斗面积占到总面积的52.6%;现有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中低产耕地占65%,每年由于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和沙化损失的耕地面积仍在增加:化肥农药等超量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升级,每年约有1000万吨的农膜等塑料残余物滞留在农村地区,土壤污染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已不同程度低于我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农业发展既面临着价格“天花板”与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红灯”和补贴政策“黄箱”的双重约束,既要保障粮食安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实现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农业资源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要求更加迫切,农业生产监测、预警处置的任务更加艰巨,农产品市场监测和宏观调控更加困难,农业经营管理高效透明的要求更加突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加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作为单独章节系统部署。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价值链,融入农业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是我国农业突破约束、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主要任务、推进路径,介绍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工作原理,研究国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阐述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期读者对“互联网+”现代农业有初步的了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