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long8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腰林毛都镇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安全,坚持市场导向,聚合党组织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互联互补,探索推行农业多环节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助力“小农户”接轨“大农业”。
“我种了180亩地,今年这些地都由村里的合作社管起来了,我就管浇地就行了,其他追肥、除草、打药都合作社管,可省事了。” 车家子嘎查村民关山虎笑着说。
年初以来,腰林毛都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农业社会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明确镇党委、嘎查支部、党员干部责任,发挥嘎查支部书记头雁引领效应,辖区31个嘎查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服务面积13.6万亩、惠及2066户农民,农业社会化服务良种良资良技良机协同发力作用得到95%以上的托管户认可,切实将党建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环节、全链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提供坚强保证。
车家子嘎查党支部书记陈胡日查说:“我们村里的车田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托管服务面积达1.8万亩,包括我们村8000余亩耕地,还有周边6个嘎查,覆盖了520户,这些地块全部落实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减轻了村民经营土地的时间和成本,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后劲增强”。
为了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腰林毛都镇党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先后争取落实了玉米单产提升、盐碱地改良、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打造农业现代化发展新高地。“自2018年以来,我们累计争取村集体经济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等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资金5074万元,特别是2024年,镇党委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资金扶持合作社发展,共为9家合作社申请1370.5万元,用于购置新型机械设备。目前,全镇具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合作社30家,配备各类大型机械设备200余台套,有力夯实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根基。”腰林毛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新介绍。
农民科技种田意识上来了、合作社组建了、农机设备购置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了,如何实现服务组织经营规范化、管理服务队伍专业化、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技术标准化等问题又摆到了镇党委面前。对此,镇党委多次召开部署会、推进会、座谈会,深入合作社、农户宣传政策、了解需求,算收支账、效益账,创新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在一线。
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需求,收取500-600元不等的服务费,提供半托管、全程生产托管以及土地流转等“菜单”式服务模式,集成应用机械化深翻、联合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带一体化精播、适时化学除草、病虫害统防统治、叶面肥调节、浅埋滴灌高效节水、籽粒直收、“粮食银行”集中烘干收储等技术体系,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作物出苗整齐度以及保苗率达到95%以上,明显高于未托管农户。
“从玉米产量看,2023年腰林毛都镇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耕地实现亩产增加300斤以上,亩均产量1700斤,相比国家玉米亩均产量871斤翻近一番;相比自治区玉米亩均产量900斤高800斤。从产粮贡献率看,全旗54万人每人口玉米产量10185斤,全镇2.5万人每人口玉米产量14000斤,说明社会化服务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腰林毛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新欣喜地说。
如今,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运营下,嘎查村每年有了5%效益资金,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农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节约化发展,全镇培养“土专家”“田保姆”等乡土人才100余人。各合作组织吸纳就地就近农民工200余人,劳动力转移就业或发展养殖业2000余人,农田托管模式让农民承包经营权不流转,可“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解决了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实现多方共赢。(白红英、刘郡)